細說漢字:龐

“龐然大物也,以為神。”這個“龐”字本為會意字。甲骨文①是在屋子下面有一巨龍,意味著這屋子實在高大。②是小篆的形體,其中的“龍”形變得不像了,筆畫極為復雜。③是楷書繁體字,與小篆極為相似。④是簡化字。
《說文》:“龐,高屋也?!?/strong>這個本義后世已經消失,而多用“高大”這個引申義,如王夫之《小云山記》:“大云龐然大也。”這是說:大云山實在是高大呀!由“高大”又可以引申為“雜亂”,如《舊唐書·李勉傳》:“汴州水陸所湊,邑居龐雜。”大意是:在汴州水陸所聚合的地方,城市所居極多而又雜亂。
請注意:《詩經·小雅·車攻》:“四牡龐龐,駕言徂東。”“言”為語助詞,無義。這兩句詩的大意是:四匹公馬充實而強壯,駕著車子往東奔馳。不過,這里的“龐”不能讀pang2,而必須讀作long2。
——左民安《細說漢字》
擴展閱讀
字形及本義
甲骨文上部像高屋形,即“廣”;下部是“龍”,表聲。小篆由甲骨文變而來。《說文》:“龐,高屋也。從廣,龍聲。”“龐”的本義指“高屋”。
字義演釋
1.高屋。名詞。
《說文·廣部》:“龐,高屋也。”
2.由“高屋”引申為“高大”、“大”。形容詞。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財用蕃殖于是乎始(國家的財政收入從這開始征收),敦龐純固于是乎成(國力強大繁榮昌盛的局面從這里奠定基礎)。”
柳宗元《黔之驢》:“虎見之(老虎看到了驢子)龐然大物也(好一個高大的家伙)。”現作“大”如:龐大。
3.由“高大”引申為“厚實”。形容詞。
《淮南子·汜論》:“古者人醇工龐(遠古時期,人民淳樸厚道,工匠制作器皿堅實精細),商樸女重(商賈誠實不欺詐,女子天真純潔),是以政教易化(因此政教容易感化),風俗易移也(風俗容易改變)。”
4.由“厚實”引申為“雜”、“雜亂”。形容詞。
《書·周官》:“推賢讓能(推舉賢明而讓能者),庶官乃和(眾官就會和諧);不和政龐(眾官不和,政事就復雜了)。”現如:龐雜。
5.借指“臉蛋”、“臉盤”。名詞。
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衣冠濟楚龐兒俊(衣冠整齊臉蛋兒?。?/span>。”現如:面龐。
字義發展圖示
——王朝忠《漢字形義演釋字典》
漢典主站:www.taojin5.com
漢典論壇:bbs.zdic.net
漢典手機站:m.zdic.net
